浙江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加强系统谋划、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引育并举、优化发展生态,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加强系统谋划,绘好人才工作“路线图”。一是强化党管人才工作。坚持政治引领,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突出人才选聘的政治标准,压实院级党委抓人才工作的主体责任,要求院级党委定期研究人才工作重大问题,将人才工作成效列入中层领导班子目标责任书,常态化推进院级党委书记述职人才工作。二是加强系统设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出汇聚名师高人的战略路径。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统筹推进“学术大师汇聚计划”、“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计划”、优秀青年人才“百人计划”等三大人才计划,加快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2022年进一步提出浙江大学新时代人才强校核心战略,逐步夯实人才强校根基。三是突出政策引领。印发《关于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聚焦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等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系统部署学校新阶段人才工作战略目标、实现路径与关键举措,推动人才工作制度体系迭代升级。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教书育人“大先生”。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思想教育。开展“育人强师”全员培训、“雏鹰领航”计划、“求是导师”学校、追寻浙大西迁足迹等品牌活动,完善师德导师、职业导师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战略格局、学术水平和育人能力,入选教育部首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二是提升高层次人才教学水平。设立永平奖教金,举行“三育人”评选活动,启动实施“全球杰出教席计划”和教学类人才专项引进计划,培养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水平专业和课程负责人、“金课”教师、优秀教材编写者,选树一批爱生重教标兵。2018年以来,近90%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由高层次人才牵头获得,近30%的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为高层次人才。三是完善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优化分类评价机制,持续完善求是特聘学者系列和求是专项系列岗位设置与管理,鼓励科研突出的教授投入一线教学,将育人成效作为求是特聘教授评聘和考核的重要标准,设立冠名教授席位并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长周期考核,畅通人才分类发展通道。
强化引育并举,组建一流建设“主力军”。一是深入实施学术大师汇聚计划。在引育战略科学家、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方面先行先试,抢抓海外引才窗口期,强化“顶尖”“全职”等人才引进,形成一支包括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和求是特聘(讲席)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等在内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全力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重要基地。二是着力引进优秀青年人才。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优秀青年人才“百人计划”,开展“青年人才跃升行动”,健全贯通青年人才成长全周期的培养支持体系,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目前40岁以下专任教师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三是推进干部人才使用培养。不断加强对人才的深度培养,通过校内轮岗、挂职锻炼、选拔任用、向外输送及面向海内外招聘院长等多种渠道,为人才队伍搭建发挥作用的舞台。启动“青年学术骨干实践锻炼计划”,累计选拔近400名40岁左右青年学术骨干专聘到学校中层机构任副职,开展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着力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水平。
优化发展生态,厚植人才成长“新沃土”。一是探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承接浙江省人才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求是特聘教学岗、求是教学岗、优秀教学岗等管理制度,成立生命科学研究院、数学高等研究院、物理高等研究院、基础交叉研究院,精准定制人才引育使用政策和个性化服务,进一步赋予首席科学家充分的自主权,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二是加强人才队伍体系化建设。深化研究队伍、实验队伍、管理队伍、辅导员队伍等体系化建设,通过实施“人才+”联动计划,强化人才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学科建设、开放合作、院校治理等各项办学业务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一流人才主动培育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主动在学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主动开展引领性创新、参与全球性议题设置、参加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三是优化多维人才服务保障。妥善处理人才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关键小事”,解决好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建立校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开展书记有约、校长学术沙龙、“双新座谈”等活动。继续完善“浙大欢迎您”“浙大祝贺您”“浙大感谢您”等暖心工程,着力营造重才爱才的文化氛围,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引育培育良好生态环境。